抽象概念

在机器人对世界进行建模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识别和编码各种抽象的概念。 即使是描述最最基础的事物,都“隐含”有抽象的概念。 比如四维时空中的一个点,它至少包含四个维度上离原点的距离,即坐标;还包含N个基础属性的强度。 由此可以看出,抽象概念并不是主体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虽然抽象概念不能在时空中独立存在,但是时空中却处处都出现了抽象概念。

Read More

机器人的世界观

通用智能机器人的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各种任务,因此他需要对他所处的现实世界进行建模。 我们为机器人设计的的数据结构和建模算法实际上隐含了机器人对这个世界的最核心的看法,即机器人的世界观。

Read More

因果关系与一致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遵循特定的物理规律而运作是我们的一个最基础的假设。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事物的出现或发生都是由于一系列前置事物导致的,同时也会影响后续事物的发展。 我们称前置事物为“原因”,后续事物为“结果”。原因和结果之问的关系称之为因果关系。 很显然发现和应用因果关系对于智能机器人来说非常重要。

Read More

为什么让机器看见事物很难

对于人类来说,看见周围的事物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比如我能够轻松的看见眼前的笔的轮廓,笔尖的形状,墨水随着笔尖的移动流畅地出现在纸面上,呈现出一个个的汉字。 我能清晰地看见手掌上错综复杂的纹路杂乱无章的交错着。 如果我面前出现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我也能很轻松的看到他的形状,色泽,纹理等等,虽然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 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是那么自然和轻而易举,根本不需要任何思考和努力。

Read More

常识很重要

在百度百科里,常识是这样定义的:常识具体指的是在一个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而无论是任何学术问题或是人与人之间基本交流都是基于常识上来做进一步探讨的。

Read More

怎样才算"看见"?

智能机器人必须要”看见”这个世界,才能在这个世界实现他的各类目标。 那怎么样才算”看见”这个世界呢? 照相机拍下照算”看见”吗? 摄像头录下视频算”看见”吗? 我觉得这都不能算”看见”,只能算记录下了影像信息。 “看见”的结果应该是对所见的场景有足够的理解,使得主体能够采取合理的行动以达到其相应的目标。

Read More

什么是信息

(本文中的机器人可以使用主体替换,大部分时候结论也成立)

机器人是一个目标导向系统,他的全部行为都围绕着如何合理地实现他的各种目标而展开。 机器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信息处理和动作执行。 信息处理部分是最有挑战性的部分。 梳理清楚信息的定义和作用对与设计机器人是非常重要的。

Read More

基础假设

一台通用的目标导向的智能机器人,从系统设计层面来看,应该分为三层,硬件层,软件层和数据层。正常情况下,硬件层和软件层算”硬编码”的,及系统设计是确定下就很难改变的,决定机器人的能力上限。数据层则对应着机器人日常积累的各种经验,知识和技巧,体现机器人当前的能力水平。 我们对机器人所处客观环境的基础假设就隐含在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当中,或者说隐含在软硬件结合的行为当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