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对世界进行建模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识别和编码各种抽象的概念。 即使是描述最最基础的事物,都“隐含”有抽象的概念。 比如四维时空中的一个点,它至少包含四个维度上离原点的距离,即坐标;还包含N个基础属性的强度。 由此可以看出,抽象概念并不是主体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虽然抽象概念不能在时空中独立存在,但是时空中却处处都出现了抽象概念。
为什么让机器看见事物很难
对于人类来说,看见周围的事物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比如我能够轻松的看见眼前的笔的轮廓,笔尖的形状,墨水随着笔尖的移动流畅地出现在纸面上,呈现出一个个的汉字。 我能清晰地看见手掌上错综复杂的纹路杂乱无章的交错着。 如果我面前出现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我也能很轻松的看到他的形状,色泽,纹理等等,虽然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 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是那么自然和轻而易举,根本不需要任何思考和努力。
我们能够描述所有事物吗?
智能机器人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各种目标,其中很多目标是在系统的设计阶段是还不知道的。 因此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是设计一套信息编码机制来描述所有的与已知或未知的目标相关事物。
不存在完美,足够好就行
我经常吐槽所谓的智能设备根本不智能,因为它们根本不理解这个世界。 然后我就开始找理由来说明我确实理解这个世界。 结果发现我好像也没有我想象那么理解这个世界。